柴勇老师
宽宽的额头,浓浓的眉毛,白净的皮肤,带着一副精致的黑框眼镜,眼睛一笑就弯成了月牙,让人觉得格外亲切。
他是一名大学老师,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乏味枯燥的公共课。他每节课面对的都是两百名左右的学生,然而他却能调动几乎所有同学的兴趣,他的每节课都能听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他经常被学生们围着问各种各样的问题,结课的时候,经常有同学找他签名,要联系方式。他,就是柴勇,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的一名年轻而普通的老师。他何以有如此的魅力?
“正直,睿智,爱憎分明”,当被问及柴勇老师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印象时,同学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三个词。“柴勇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思想上的震撼和心灵的触动。我们上柴勇老师的课都很亢奋,精神高度集中,每节课都‘抢’前面的座位。”“对于我们理科生而言,上柴勇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传授给我们的是科学的文科思维方法。” “在这么一个时代,在大学讲公共课的青年老师,课讲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的塑造。他让同学们看到现实,不盲目,从现实中找到方向,并能为目标而努力,这一点比知识更重要,它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同学们如是说。
“很多人跟他关系不错,佩服他,但观点也有不一样的,但他们的交往是超越了具体的观念形态,同学们在乎的是他的精神。”说这话的是柴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现在已经确定了考研方向,他说这是与柴勇老师探讨的结果。“我们不是谁听从谁,而是互相探讨,是精神的碰撞,产生了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结果。”
柴勇老师的尽职尽责是大家公认的。他总在努力提高自己,他手机的开机问候语是——“惟有不断地自拔与更新”。采访中柴老师谈起自己这些天在进行着深刻的反思,因为他新开了一门课,他在想怎么才能让同学们在这门课上有所收获。柴老师注重知识的积累,读了很多书,他工资的很大一部分都被用来买书了。每次去外地开会或者考察,他总要买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副主任王玉荣老师谈起她去过的柴勇老师的家,“他家有一排很大的书柜,上面摆满了书,一般的年轻人没有那么多的书。书读得多了,他的思想就会变得深邃,回过来再把这种思想贯穿到课堂当中。他的课是别的老师不可以复制的,因为他下了很大的功夫,查了好多的资料,有很多自己特有的东西,”王老师笑着说道,“他有时候晚上备一宿的课,早晨六点的时候睡一觉,七点来上课。他说学生是他的力量支撑。”
柴勇老师很早就确定了自己要当一名教师。他说:“当老师可以带来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同学们一生。并且当自己垂垂老矣的时候,有人还记得你曾说过的一句话,跟你打招呼,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当老师除了成就感和幸福感,柴勇老师自己也常常觉得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讲台给你了,这么多学生在自己最好的年华来听你的课,你要给他们的东西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种使命感也使得他在每结一门课的时候没有丝毫的轻松感,而是暗暗的不舍与满心的放不下。“孩子们听懂了吗?那些理想信念他们会去坚持吗?他们大学的四年会开心快乐、茁壮成长吗?他们今后的人生将会怎样?”
有的同学在网上对柴老师的评价是“讲课风趣幽默”,但柴老师对这个评价的却有另一番理解:“如果说我的课给同学们的感觉仅仅如此,那么我就失败了。我想表达的东西没有被同学们理解。我希望通过讲课可以使同学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进而培养同学们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我的课才算真正达到目的,真正的使同学们达到三进,即进课堂、进书本、进头脑。”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表情有些凝重。
“现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些复杂,但责任不能全归结到大学生身上,学生都是弱小的,是小芽,需要呵护。但他们受到外界巨大的影响,感受到的负面东西太多了。这也是中央为什么这么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说到这样的事,柴勇老师的眼眶红了,声音也有些哽咽,他是在心疼学生,担心他们的未来。柴勇老师还说这是一场战斗,而孩子们就是他要争取的对象。他自己也在尽全力地打这样一场战斗。他说:“我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我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当你想到你是在坚持真理时,不管力量多么弱小,都是坚定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现在我对这句话有了切身感悟,而且觉得希望越来越大。”这学期,他曾开过一门《毛泽东与新中国》的选修课,有一个学生在交上来的论文当中这样写道:“在我的心目中,您不仅是一位老师,我更愿意把您当作一个战友。”说到这一句,柴勇老师眼睛中闪烁着坚定的神采,同时饱含着对未来的希冀。“我希望我身边有越来越来多的战友。”他欣慰地说道。
在采访过程中,柴勇老师提到了几个令自己感动的人物。其中一个是北京中山公园的一位外来打工妹、卫生间保洁员宋淑敏,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她负责打扫的卫生间每时每刻都一尘不染,甚至后来有人为她提供待遇优厚、体面清闲的工作都被她拒绝了。柴勇老师说:“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为人民服务是最终目标。正是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宋淑敏实际所做的工作远远超出她份内的职责,因为她认为自己的工作关系到首都的门面,关系着中国的形象。”而记者觉得,柴勇老师站在他的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人民教师光荣而崇高的使命。“他对他的职业不只是热爱,更是一种忠诚。他讲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一种感情在里面,他在讲课的时候传递的是自己的真实情感,这种忧国忧民的本色讲解足以感染每一位同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主任王新华老师这样评价柴老师。
在同事之间,柴老师的口碑也是相当好。他是工会的小组长,一直在为大家的事情跑前跑后。他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党支部的组织委员,负责收缴党费等工作,因为老师们不坐班,他常常替同事垫上。谈到这一点,王玉荣老师说:“柴老师常给学生办讲座,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只要有人请他去,他从来不推辞。他经常做有利于别人的事,而不计较自己的得失。讲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老师的为人应该与这门课很好结合,做到了这点,讲课才能感染学生。柴老师正是做到了这点。”
柴勇老师说自己很迂,总是一根筋,认准了就要一直走下去。他一直跋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他曾经将列宁的一句话告诉给他的学生——“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绝不会穷尽);而遵循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在后面他还加上了自己一句话——“我曾经不以为然,但现在深信不疑。”
柴老师平时除了备课、读书、看新闻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学习和工作占据了他生活的绝大部分。柴勇老师将马克思的一段话作为自己对事业的理解:“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的、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谈话渐稀,采访也将近尾声,柴勇老师告诉记者自己还要回去备课,明天还有一门新课要讲。那时已是晚上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