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燕 大 亮 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 1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2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3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1
 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4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
 国家重点实验室 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1
 国家重点学科 5
 国防重点学科 5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
友情链接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招生就业处
燕山大学教务处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燕山名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田永君教授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15日 17:06  新闻来自:本站原创

  田永君,1963年3月生,1994年于中科院物理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8作为洪堡学者留学德国Jena大学(耶拿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永君教授1996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001年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当时为河北省首位“长江学者”。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仪表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常务理事,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B、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中国物理快报》(英)等刊物的特约审稿人,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1、新型亚稳材料。2、高温超导材料。 3、大型铸锻件材料。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1、提出了极性共价固体硬度的微观理论。
  2、发现同种原子形成的化学键存在离子性的新现象。
  3、关于【Phys.Rev.Lett.96(2006),085501】一文的探究和硬度微观理论的拓展

  1983年,当时正在哈尔滨科技大学就读的田永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从那时起,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全部聪明才志就成了他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198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后,他很快在科研中崭露头角。1987年至1991年期间,作为课题组年轻的学术骨干,他与同事们在国内率先开发了“机械振动切削法制造金属短纤维技术”和“多种金属短纤维复合材料”,并用于工业生产,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1991年至1994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田永君,开始从事对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的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工作。在物理研究所李林院士的指导下,他与杨国桢院士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脉冲激光沉积制备高温超导薄膜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所制备的高温超导薄膜的性能指标达到了当时国际最好水平。
  1996年田永君教授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1996年至1998年在德国从事研究工作期间,他又与德国教授合作,在“高温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的研究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研究工作结束时他被国外一些大学高薪聘请,德国导师也善意地挽留他。但田永君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耶那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工作25个月后,却怀着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98年9月回到母校的田永君,立即开始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筹建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省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于1999年通过验收并运行。与此同时,回国后他还入选了中科院首批高级访问学者,在物理研究所国家超导实验室工作了一年,在高温超导薄膜与器件研究领域又取得了突出成绩。
  1999年11月,田永君当选为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在报效祖国的征程上,他又开始向新的高度攀登了。在他的领导下,学院有了长足的进步。学院由原来的2个本科专业扩展为4个本科专业;先后申报成功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校领导和省有关部门的鼎立支持之下,2006年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仪式顺利完成。经过多年的努力,燕大材料学院终于迈进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列,实现了几代燕大材料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标志着材料学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7年材料学院的材料学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通过人才引进政策,他陆续吸引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回国工作,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学术带头人和主要研究骨干,活跃在亚稳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经过几年的合作研究,团队成员逐步达成共识,确定亚稳材料科学为总的主攻研究方向,围绕这个主攻研究方向,再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明确了各自的具体分支研究方向。以此为基础,结合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和完善了高温高压、溶剂热合成、高能机械球磨、激冷、微重力、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等远离平衡条件下的材料制备、结构和性能研究的检测设备这个大的公共科研平台。他们在新型亚稳材料探索、晶体结构表征、结构相变和物理性能研究等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特色的研究工作,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研究群体,该群体由一批精通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的青年学者逐步融合而成,2006年他领导的“亚稳材料科学”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
  田永君领导的课题组在科研工作中也不断取得新成果。2000年底,他的“YBCO高温超导薄膜生长与器件研究”科研成果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003年田永君领导课题组提出了极性共价固体硬度的微观理论,该成果在从电子水平上定义和理解了共价固体的硬度,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基于晶体的原子排布情况来预测其硬度,为进一步设计出新的超硬材料奠定了理论基础。2005年又发现了“同种原子化学键存在离子性的新现象”,该成果打破了“同种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不存在离子性”的传统观念,提出的普适的离子性标度是对经典化学键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对描述碳纳米管、C60和同种原子构成的团簇中化学键的离子性提供了实用的工具。近两年来,在国家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的资助下,他组织课题组开展了轻元素化合物高压相的成分、晶体结构、电子行为、结构稳定性和功能性质的关系方面的研究。采用第一性原理设计出了四类新晶体:超硬的b-B4C3和r-BC6N晶体,导电的超硬t-BC3晶体以及六方BC5;给出了C3N4高密度异形体的理论硬度,探讨了已合成超硬BC2N化合物的精细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质;进一步拓展了极性共价固体硬度的微观理论的应用;采用高温高压、机械合金化、溶剂热合成等方法截获了多种轻元素亚稳相化合物,获得了这些相的一系列结构和性能的实验数据。田永君课题组共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0余篇,论文被他人引用300余次;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8项;田永君教授还与李东春教授共同指导出两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分别为2004年高发明博士撰写的《复杂晶体化学键介电理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和2007年何巨龙博士撰写的《B-C-N新材料的实验合成与相关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回首往昔,田永君教授几十年的学术攀登历程清晰在目,如今,他依然默默执着地在科研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继续向新的高度攀登,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