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燕 大 亮 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 1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2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3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1
 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4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
 国家重点实验室 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1
 国家重点学科 5
 国防重点学科 5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
友情链接
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招生就业处
燕山大学教务处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燕山名师
 
高殿荣:学为人师 立德树人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07日 00:00  新闻来自:本站原创

  高殿荣, 1962年生,1980年入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学习,1984年毕业并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燕山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学习/研究一年。现为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负责机械学院教务工作,获得校“师德标兵”称号。

  六点钟起床,晨练,办公室工作,实验室指导,加班。
  这就是高殿荣老师每天的生活写照,简单而充实。

虚心为竹 清节而秋

  记者在机械学院副院长办公室见到了正在伏案工作的高老师。他略显消瘦,眉毛不浓却棱角分明,一副金丝边眼睛架在鼻梁上凸显几分学者气质,眉眼之间散发出和善的气息。这就是高老师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提起高老师,他的同事和学生们都打开了话匣子,“高老师人朴实没有官架子,见人都笑呵呵的,不管是平级、下属 、凡是找他办事的,他都一视同仁。”机械学院教务科的马筱聪这样描述;唐杰(注:机械学院研究生二年级)也如数家珍的讲述着他和老师的交往,“考研复试是我们第一次见面,面试结束后,他亲自把我从他办公室送到楼梯口,当时就特感动”。
  高老师是个作息非常有规律的人,每天早晨六点都跑步锻炼身体,从不间断。他日常忙于学院教学事务性工作,晚上加班就把时间放在辅导研究生和科研上来,实验室也就成了高老师每天光顾的地方。
  “早八点,晚八点,从不迟到早退,天天晚上加班,到晚上十点半机械馆要关门的时候才走。”这是同事们的评价。提起自己晚上加班,高老师爽快地解释道:“(我)晚上都在,学生看见灯亮着,一敲门儿进来,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我,多方便啊!”
  机械学院赵永生院长在谈论这位老同学(注:赵院长与高老师在读研究生时期是同班同学)时说:“高老师对学生十分和蔼,十分真诚,没有一点花架子。”也正是这种平易近人的处事风格拉近了他与记者的距离,让人们感受到高老师的人格魅力。
  说起高老师平易近人的处事作风还为他带来了一段真诚的师生缘分。唐杰向记者透露,当初在选择研究生导师的时候,觉得他非常有亲和力,很好打交道才决定选择高老师为研究生导师,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终于成为高老师的弟子。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提到高老师的教学工作,记者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认真”和“亲力亲为”这两个词。
  高老师要求他带的所有研究生每周都要写汇报,通过邮件交给他,便于师生互相交流。“他每天都去实验室和大家交流。学习上要求严格,治学严谨,甚至对于项目报告的标点、符号、字体都有要求。”唐杰形容老师严格要求时说道。
  高老师对此有着自己的解释:“项目报告代表我们的水平,拿出一个报告很象样儿,代表我们燕大的水平”。
  高老师的认真还体现在教书育人环节上,“ 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负责,把它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事儿,配得起教师这个称号。”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充分诠释了这句话的涵义。
  高老师教授的流体力学等课程理论性很强,但却又是生动有趣的,这都源于他在课前充分的备课。
  为了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会事先准备许多有趣的小知识或是小背景,告诉学生这门课到底有什么样的实际用处,再举出一两个有意思的小例子。他说:“作为一个老师,在教别人之前,自己必须首先对这门课有深刻的认识。”
  谈到这里,高老师不禁兴奋起来,本来坐在沙发里的他,忽然直起了身子,仰起头,还用双手不住的比划着,他笑着说,“自己要先看明白,然后像过电影一样把要讲的东西在脑子里过一遍,我上课几乎从来不用讲稿,能脱稿才能讲活。”
  高老师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条:“搞研究的确需要学生自己动手,但老师的具体指导、实践操作也是必不可缺的。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就能更好的把知识教授给他们”。
  在一次泵的实验中,由于模型架子的电木(一种玻璃纤维制的绝缘化学材料)不合安全标准,高老师在对电木进行切割操作时,他的双手受到了玻璃纤维碎末的污染,立即肿了起来。当学生来接手实验的时候,他嘱咐说,“要特别注意,玻璃纤维碎末对身体不好。”然后,他才去医院治疗。
  在说到自己手臂被感染的时侯,高老师依然微笑着,仿佛是在讲述别人的事情一样。在记者面前,他轻松地举起右手臂,一边讲述当时肿胀的样子,一边用左手在上面来回比划着,而他的脸上依旧是平和的微笑。

良师益友 诲人不倦

  谈到指导研究生、以及做本科生导师工作时,高老师朴实地说,“既然带了他们,就得对他们负责任;能带好他们,这是我的职责。”
  王友杰(注:机械学院研究生三年级)不无感触地说:“宿舍和实验室在两个不同的校区,为了交通方便,高老师给我们发自行车补助,让买自行车。”对此唐杰也深有同感,小唐是在暑期开学前提来到燕大报道的,那时候研究生宿舍还没装修好,高老师亲自找了个研究生宿舍先安排他住下,提前把电脑准备好。开学后小唐来到实验室时,发现暖壶、香皂、毛巾都买好放在那。“这里真有种大家庭的感觉,感觉真的很幸福!”小唐面颊绯红,兴奋地说道。
  “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高老师说,“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要摆架子,能和自己学生平等地交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听得出,高老师在谈到自己学生时一直在用一种很诚恳的口吻。这样的高老师使得他的学生都愿意去亲近他,有什么烦心事都愿意去找他商量。
  有一个大四毕业生李超(化名),曾因为考试挂科而担心在找工作的时占劣势,他找到了高老师。“我先是鼓励他,千万不能放弃,课程一定得跟紧,在一个就是要他一定得提高自己的自信度,肯定没问题的!我还告诉了他一个面试的小诀窍呢,那就是‘不提工资’,咱们先去实习,用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工资问题自然水到渠成。”高老师说到此处时笑得很大声,可能因为能够帮到自己的学生而高兴吧。后来小李克服自身困难,顺利地与洛阳一家大型机械厂家签署了就业协议。
  “我从不要求我的学生必须怎样做,我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最终还是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的决定。”高老师微笑着说。采访中,每每提及自己的学生,他都是面带微笑,夸他们能干,脸上洋溢着一个慈父般的光芒。
  每当说到他关怀学生的具体事例时,高老师总是重复这样一句话:“这都是很正常的。”高老师主管教学,他说他热爱教书育人的工作,经常和年轻人在一起,觉得自己也不会老,总是有活力的。

  记者在几日的采访过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高老师热爱教师工作的拳拳之心。对于高老师来说教书育人已不仅仅只是一种职业,它已经升华为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不平凡的事业,深深植入高老师的言行举止之中了。